1伦理学是一门专门研究社会道德现象、本质及其发展趋势的科学,它从大体上和联系上考察各类道德现象,是道德问题的系统化和理论。
2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由社会存在和经济基础决定的,依赖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保持的,以善恶评价为标准的意识、规范和实践活动的总和。
3职业伦理学又称职业道德学,是研究各种职业道德的科学,是既从总体方面,又从部门方面研究职业道德发生、发展趋势的科学。考 试 大
4警察伦理学是关于警察道德问题的学说,它以警察的全部道德现象为其研究对象,并从中揭示警察道德的产生、本质、用途及其发展趋势的一门科学,它是警察道德的理论化和系统化。
5中国旧警察,泛指中共领导的人民警察产生之前的所有剥削阶级的警察,包产中国古时候兼有警察职能的官吏和近代的专职警察。
6警察道德的本质是指警察道德不同于其他社会现象的本质属性,是警察道德基本要点的内在联系和警察道德内部所包括的一系列势必性、规律性的总和。
7警察权力(广)指体现国家警察行为的权力,它是国家的权力,是国家基本权力的要紧组成部分。具体包含国家关于警察工作的立法决策权和实行权,是守卫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秩序,保障公众安全的要紧工具。(侠)即警察职权,是指国家法律、法规赋予警察在职责范围内可运用的肯定方法和采取的必要手段。
8人权是指社会依据当时的经济结构和文化进步水平,经过法律和道德承认并保障其成员获得正常存活和进步所必需的权利。
9集体主义道德原则是社会主义道德调整个人与整体利益的根本指导原则,是社会主义道德衡量个人行为和品质的要紧道德标准。
10个人主义是一种崇尚个人自由、个人价值、个人利益至上的社会哲学和道德原则,它强调自我支配、自我控制、不受外面约束的个人或自我,在西方社会有着较长的历史进步过程,有其特定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历史背景。
11人民警察道德基本原则是指人民警察在警务活动中处置各种职业道德关系时应遵循的根本准则,是衡量人民警察道德品质的最高标准。
12警察道德规范,是指人民警察在警务活动中,应遵循的道德行为准则和评判其职业行为是非、善恶的规范。它是警察道德基本原则、基本观念的具体体现,是对警察道德关系的概括和警察道德行为的总结。
13范畴是人在思维过程中,用以把握事物、现象及其特质、方面和关系等常见本质的基本定义。
14警察道德范畴是指那些能概括和反映警察道德关系的主要方面,体现警察道德的根本需要,并须成为警察的信念而其行为发生影响的基本定义。
15社会公德是指全体公民为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秩序,所需要遵守的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它以风俗、习惯等形式表现出来。
16家庭道德是每一个公民在家庭日常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它涵盖了夫妻、长幼、邻里之间的关系。
17所谓警察个体道德,是指警察个人在警务活动实践中,遵照肯定警察组织提出的具备常见约束力的警察道德准则需要,所拓展的道德活动与所形成的用以自我约束的内化道德准则和道德品质。
18警察个体道德活动是指警察个体在道德意识支配下,为了健全自我,培养道德情操,通过自觉、自由地选择而进行的活动。
19警察道德的他律调控机制是指警察组织和社会各界为了使广大人民警察遵从警察道德原则和规范,更好地履行警察职责,对于警察行为所推行的制约。主要包含评价、教育、规范约束及利益勉励方法等各要点之间相互用途的过程和方法。
20警察道德评价是指人民警察直接依据社会主义道德需要和警察道德规范,通过社会舆论、职业传统习惯和个人心理活动形式,对警察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道德行为,进行善恶判断,表明褒贬态度。
21警察道德教育的内容是指用哪种思想理论、生活观和价值观与道德规范去教育培养警察的问题。
22警察道德修养是指警察个人在职业活动实践中根据警察道德的原则和规范,自觉地进行的自我教育、自我训练、自我改造,以形成高尚的警德和达到更高的道德境界的活动过程。
23警察道德人格是指警察做人的尊严、价值和品质的总称。它是警察的道德性规定,是警察个人的脾气习性与参与道德实践活动所形成的道德品质和情操的统一。
第一章
职业道德的特点:
1内容上的稳定性
2范围上的特殊性
3形式上的适用性
警察道德现象包含:
1警察道德意识现象
2规范
3活动
警察伦理学的任务:
1探讨警察道德的形成,本质及其发展趋势
2概括和讲解警察道德和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3研究警察道德实践的渠道和办法
4剖析警察道德中的精华和糟粕,完成批判,吸收借鉴和扶植等任务
警察伦理学的研究办法:
1理论联系实质的办法
2历史剖析
3比较
4系统剖析(整体性原则,有机关联性,动态性,有序性)
第二章
近代专职警察道德的几个阶段:
1晚清时期
2北洋军阀
3国民党统治
中国旧警察道德特征:
1忠于统治者
2官德与警德合一
3理论与实践脱节
人民警察道德进步阶段:
1萌芽与初创时期(1921-1949)
2形成进步(1949-1976)
3系统和健全(1976-目前)
中国警察道德发展趋势:
1警察道德的进步直同意到国家机器情况的制约
2在新与旧善与恶的斗争中不断进步
3是一个曲折上升的过程
第三章
警察道德本质的理解:
1警察道德是一种受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社会意识2是调节警察行为的特殊规范3是警察职业精神的集中体现
警察道德的特点:
1政治性2自觉性3示范性4导向性
警察道德的功能:
1调节功能2教育3认识
警察道德用途:
1人民警察道德的提高能够帮助达成依法治国策略
2能够帮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打造与进步
3能够帮助维护党和国家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4能够帮助提升警察队伍素质
5能够帮助警察更好地履行职责6能够帮助警察达成自我健全和自我价值
第四章
警察权力的理解:
1、警察权力是特定的国家行政权力
2、是一种法定的权力
3、的主体是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
4、的目的是达成国家意志
警察权力的构成要点:
1、权力的实行者
2、权力设施与装备
3、权力规范
4、权力信息
警察权力特点:
1、法定性
2、约束与强制性
3、公共性
4、单向性
5、工具性
6、时效性
警察权力内容:
1、治安行政管理权(治安行政处置权,治安行政处罚权,治安监督检查权,劳动教养审批权,治安行政强制权)
2、刑事执法权
3、警械武器用权
4、紧急状况处置权
为何要加大警察权力制约:
1、加大警察权力制约是警察权的特征决定的
2、是由人民警察职业价值的双重性决定的
3、对反对警察权力腐败有着特别要紧的现实意义
警察道德对警察权力的制约用途有什么:
1、警察道德是制约警察权力的自律机制
2、能提升警察权力的影响力
3、是达成警察权力正效应的要紧条件
警察权力观的内容:
1、警察权力价值观
2、代理观
3、责任观
树立正确权力观应树的观念:
1、结实树立公仆意识
2、确立正确的利益观
3、自觉同意监督的观念
树立正确权力观的渠道:
1、加大人民警察进行警察权力观的教育
2、强化警察权力的道德规范保障
第五章
警察权力的理解:
1警察权力是特定的国家行政权力
2是一种法定的权力
3的主体是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
4的目的是达成国家意志
警察权力的构成要点:
1权力的实行者
2权力设施与装备
3权力规范
4权力信息
警察权力特点:
1法定性
2约束与强制性
3公共性
4单向性
5工具性
6时效性
警察权力内容:
1治安行政管理权(治安行政处置权,治安行政处罚权,治安监督检查权,劳动教养审批权,治安行政强制权)
2刑事执法权
3警械武器用权
4紧急状况处置权
为何要加大警察权力制约:
1加大警察权力制约是警察权的特征决定的
2是由人民警察职业价值的双重性决定的
3对反对警察权力腐败有着特别要紧的现实意义
警察道德对警察权力的制约用途有什么:
1警察道德是制约警察权力的自律机制
2能提升警察权力的影响力
3是达成警察权力正效应的要紧条件
警察权力观的内容:
1警察权力价值观
2代理观
3责任观
树立正确权力观应树的观念:
1结实树立公仆意识
2确立正确的利益观
3自觉同意监督的观念
树立正确权力观的渠道:
1加大人民警察进行警察权力观的教育
2强化警察权力的道德规范保障
第六章
人权的本质特质:
1自然性与社会性
2个体性与集体性
3常见性与特殊性
4现实性与理想性
人权的基本内容:
1人身
2人格
3经济
4社会
5文化
6政治
人权进步阶段:
1十七八世纪资产阶级启蒙学者提出人权理论时期
2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时期
3首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时期
4第二次世界大战到今天
为何保障人权是警察职责:
1警察权力的特殊性决定警察需要尊重和保障人权
2警察社会角色的特殊性
警察保障人权意义:
1人民警察尊重和保障人权能够帮助国内依法治国目的的达成
2能够帮助树立党和政府的好形象
3能够帮助公安工作的顺利完成
警察道德在促进保障人权起有哪些用途:
1警察道德是一种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对警察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行为具备要紧的行为定向用途
2着重于对警察责任感和职业良知的培养,使警察对人权的尊重和保护成为一种自觉和自律行为
3能使警察从更宽泛的意义上理解对人权保护的价值,更好地尽到保护人权的职责
如何提升保障人权的意识:
1适应国内政治文明建设的需要,树立正确的人权观念
2重视对警察进行尊重和保障人权方面的教育
3打造建全警察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各项执法规范
4提升警察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人文素养
第七章
集体主义道德原则的基本需要:
1集体主义道德原则所追求的最高价值目的是达成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统一和协调进步
2坚持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倡导在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要顾全大局,要以集体利益为重,在必要的条件下,为了集体利益、别人利益而主动舍弃个人利益
3在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首要条件下,同时强调集体需要充分尊重个人的正当利益,力求使个人的个性和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和进步
在概括和表述人民警察道德基本原则中应注意的问题:
1不可以把社会主义道德基本原则或各行各业都适用的道德原则,原封不动的套用到警察道德原则上去,而忽略警察道德基本原则的相对独立性和特殊性
2要抓住人民警察职业的本质和核心内容,预防在表述成效上出现与其他职业的道德原则,尤其是司法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原则相混淆的现象
3要充分考虑公安工作的特殊性,但要防止以人民警察某个警种的个别性来代替人民警察职业的整体性,忽略公安工作的共性和常见性
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内涵:
1立警为公回答了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的执法权力从哪儿来,这一执法主体产生的根源和权力属性问题
2执法为民回答了大家为了哪个执法这一执法目的和价值取向问题
3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的执法活动是方法,为民则是最后的目的,目的对方法具备指导和制约用途,执法活动的方法只有与为公为民的目的联系起来才有意义,其正当合理性才能得到检验
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依据:
1坚持立警为公、执法为民,是贯彻三个代表要紧思想的根本需要
2是由公安机关的性质决定的
3是由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承担的任务决定的
4是人民警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具体体现
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具体需要一转变执法观念:
1四种观念(法律至上观念,严格依法履行职责观念,法律面前每人平等观念尊重和保障人权观念)
2四种意识(证据意识,程序意识,权限意识,监督意识)
3五个一致性(坚持对法律负责与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坚持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的一致性,坚持打击犯罪与保护人权的一致性,追求效率与达成公正的一致性,执法形式与执法目的一致性)二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三严格依法履行职责四切实提升执法水平五进一步加大和改进公安行政管理工作
第八章
警察道德概括为对党忠诚、服务人民、秉公执法、清正廉明、团结协作、勇于捐躯、严守纪律和文明执勤
对党忠诚内容:坚定信念、听党指挥、维护宪法、忠于祖国
对党忠诚的依据:
1是由党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和用途决定的2是公安机关的性质和职能的客观需要3是保证公安工作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的客观需要
对党忠诚的需要:
1加大政治理论修养
2坚决贯彻实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3自觉同意党委领导
服务人民内容:热爱人民、甘当公仆、爱憎分明、除害安良
服务人民依据:
1是由人民在国家和公安工作中的地位决定的2是由人民警察的根本宗旨决定的3是贯彻实行公安工作路线和方针的客观需要
服务人民的需要:
1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维持同人民的密切联系
3倾听人民的建议和建议
4同意人民的监督
5维护人民的利益
6依赖人民的支持
秉公执法内容:不徇私情、不畏势力、严禁逼供、不枉不纵
秉公执法依据:
1是达成党和国家依法治国基本策略的需要
2是人民警察的职业责任
3是维护公安机关执法权威的需要
4是人民警察履行国际义务的需要
秉公执法的需要:
1增强法治观念
2模范遵守国家法律
3正确运使用方法律
4排除所有干扰
5自学同意执法监督
清正廉明内容:艰苦奋斗、克已奉公、防腐挋贿、不沾不染
清正廉明的依据:
1关系到党的廉政建设
2是维持人民警察政治本色的基本需要
清正廉明的需要:
1维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2不以权谋私
3自觉抵制腐蚀